福建特產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平潭壇紫菜藻體細長、色澤鮮亮,干制后色澤黝黑光亮,藻香濃郁,口感脆嫩、鮮甜。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安海土筍凍是經選料清洗、剪尾碾壓、煮湯磨白、冷卻結凍等工藝制作而成。產品色澤灰白相間,晶瑩透亮,質地清脆,富有彈性,味道甘冽鮮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莆田花蛤貝殼薄,呈長卵圓形。殼頂稍突出,于背緣靠前方微向前彎曲。放射肋細密,位于前、后部的較粗大,與同心生長輪脈交織成布紋狀。貝殼表面的顏色、花紋變化極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組成的斑點或花紋。貝殼內面淡灰色或肉紅色,從殼頂到腹面有2~3條淺色的色帶。莆田花蛤具有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肉質嫩脆鮮甜,營養豐富等獨特品質。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州金魚品種繁多,體壯色艷,尤其以福州培育的中國蘭壽金魚(福州蘭壽)為特色的蛋種金魚,體型圓碩,弓背,頭瘤發達,尾柄粗壯,尾鰭上翹,花色多樣,色彩艷麗,雍容華貴,成為國際高端金魚的代表之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上杭槐豬是福建省優良地方品種,是農業部第一批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豬種,具有適應性強、耐精飼等特色,是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產品。該豬通體烏黑,單體重150斤左右,具有“獅子臉、黑熊腳、麒尾巴、美女的腰”的外形特征。其肉質具有骨細、肉嫩、膠質多、無膩感、膽固醇低、氨基酸含量豐富、香味獨特等特色。由其燒制的菜肴成為多彩客家美麗上杭的一道美味佳肴,備受人們喜愛,上杭槐豬已成為閩西的“新三寶”之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福高山茶屬臺式烏龍茶,外形條索緊卷圓結,呈球型或半球型,色澤翠潤;內質湯色蜜綠黃亮,香氣濃郁幽長,滋味醇厚鮮爽,喉韻甘甜,葉底芽葉連枝完整,柔軟明亮,葉緣鋸齒呈紅點狀。產品獨具“花果香、高山韻”。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一都鎮歷來就有“水果之鄉”的美稱,這里山林廣袤,山地面積達15萬畝,平均海拔300余米,常年霧多風少,雨水充沛,晝夜溫差大,而且土質肥沃,酸堿適度,是天然無公害的水果基地?!耙欢艰凌恕背墒炱?月中旬至5月下旬,果大、色澤鮮艷,果形端正,肉厚、質較細,汁多、化渣,酸甜適中,風味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晉江胡蘿卜外形整齊一致,近圓柱形,表皮光滑,肉紅色均一,無明顯芯髓條紋;肉質細嫩、纖維少,易化渣,風味香甜;肉質根韌性好,耐儲運,適宜加工、生食、熟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山格淮山根莖粗大,長圓柱形,外皮黃褐色,肉質乳白粘液多,不易褐變;口感綿滑、脆而不硬、酥而不軟,久煮不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銘生姜塊莖扁平,肉色鮮黃,絲少肉細,芳香辛辣,姜味濃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龍巖烤煙成熟度好,色澤桔黃鮮亮、結構疏松、油份較多、身份中等。感官質量評價:清香風格明顯,香氣質好,香氣量足,煙氣細膩柔和,勁頭適中,雜氣較少,余味舒適,具有獨特的“清甜綿柔,富萜高鉀”的風格特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金沙薏米粒形小而圓,白色略帶透明,腹溝窄,淺棕色,胚部顏色深,煮后松而不散,糯性中等,甘而不膩,略有清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惠安余甘,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余甘果又名牛甘果, 油甘果,因其吃起來“先苦后甜”得名。目前市場上也有野生牛甘果賣和水果型牛甘果兩種。與野生牛甘果相比,水果型牛甘果具有果大、肉厚、纖維少、營養豐富、產量高、效益好等特點,而且吃起來更加甘甜爽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河田雞,又名長汀河田雞,因主產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而得名,是福建省傳統家禽良種,《中國家禽品種志》收錄的全國八個肉雞地方品種之一。河田雞是經過長期人工選擇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以稻谷、玉米等粗糧為主要食物,適合在果園、竹山、松林等純天然的環境中放養。河田雞含蛋白質多,脂肪適宜,肉質細嫩、皮薄柔脆、肉湯清甜;嘴、腳、皮呈黃色,頸、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呈黑色,其他地方的羽毛金黃發亮;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十一種氨基酸。曾被定為我國出口活雞的名貴商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德化黑羊屬于福建戴云山羊的地方類群,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400多年的本土馴化、人工選育,得以保存發展。德化黑羊具備皮薄肉嫩、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膻味輕等諸多優點。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晉江是壇紫菜的主要發源地,也是主產區,養殖規模4999公頃,年產量2.25萬噸。擁有阿一波、美味強、力綠、福廣家、金豐味等多個知名品牌,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國家,年產值近20億元,占據了全國壇紫菜加工品70%以上的市場份額。晉江紫菜保護范圍區域位于晉江圍頭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有獨特水質條件,非常適合晉江紫菜生長,并造就了晉江紫菜的高品質?!皶x江紫菜”已成為晉江市水產加工業的一張名片。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蓬華臍橙產于南安市蓬華鎮。臍橙是蓬華鎮的特產之一,方圓五公里內無公害種植。由于蓬華地勢高,早晚多霧,中午放晴,夜寒日暖,又加上雨水充沛,構成獨特的天時地利,所以臍橙品質優良、色澤溫潤,無籽、皮簿、甜度適中,味香可口,富含人體所需維生素,是周邊地區暢銷的特色農產品之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德化梨以個大、汁多、香甜而著稱,是市面上難得一見的優良品種。果形美觀、口感細脆多汁的德化梨不催熟、不添加保鮮劑,廣受好評,成了吃貨們夏季品嘗水果的不二選擇。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建寧地處閩西北內陸山區,素系“蓮鄉”。蓮子在建寧已有一千多年種植歷史,曾是“貢蓮”。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據清乾隆《建寧縣志》記載:建寧秀山麗水,玉潤流馨,香泉道道,十里菡萏,極為旖旎。城西龍山,玉泉水冷,百口蓮池,歲產“貢蓮”千斤,為吾國第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龍巖斜背茶,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特產,原屬傳統炒青綠茶,具有300多年歷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主要產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江山鎮新寨、老寨、背洋等村。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斜背茶就被列為福建十大名茶之一。2008年,斜背茶和鐵觀音等一同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名錄。炒制工藝和技術獨特,雙鍋并用,低溫慢炒,三炒三晾。其以條索灰綠帶黃、湯色黃綠、葉底嫩黃綠亮之“三著黃綠”而別具一格,尤以香氣清高而稍帶艾香、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生津持久而耐人尋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長樂灰鵝是福建省的地方優良鵝種,長樂灰鵝體型比江西鵝大,又比廣東獅頭鵝小,但是肉質是三種鵝類最好的,嫩而香甜。長樂灰鵝鵝頭高昂,胸部寬挺,體姿雄壯健美,毛色多為灰色。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明筍發源于建寧縣溪源,始于宋朝,據記載有一千余年的歷史,一般采用木桶壓制。記載:溪源大嶺人陳讓龍,性聰慧,是個木工師傅,他發現筍用木桶壓制,可保留較長時間不變質,就在自家竹山挖筍做筍榨壓筍。清明時節壓榨,白露時節開倉曬筍,也可到來年開倉曬筍。由于其筍可保留到明年食用而質味不變,所以叫做明筍。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
所在區域:福建 莆田市 城廂區 晉江市 大田縣 華安縣 福州市 涵江區 光澤縣 鼓樓區 屏南縣 漳州市 薌城區 羅源縣 武平縣 南平市 松溪縣 延平區 臺江區 荔城區 南安市 尤溪縣 壽寧縣 龍文區 閩清縣 政和縣 秀嶼區 龍海市 倉山區 連城縣 周寧縣 龍巖市 沙縣 仙游縣 邵武市 新羅區 永泰縣 馬尾區 云霄縣 柘榮縣 惠安縣 晉安區 將樂縣 寧德市 蕉城區 漳浦縣 三明市 福清市 漳平市 武夷山市 梅列區 泰寧縣 三元區 安溪縣 福安市 建甌市 永安市 建寧縣 長汀縣 詔安縣 廈門市 思明區 長樂區 泉州市 鯉城區 明溪縣 永春縣 福鼎市 長泰縣 海滄區 豐澤區 湖里區 東山縣 清流縣 閩侯縣 順昌縣 集美區 洛江區 南靖縣 霞浦縣 同安區 泉港區 德化縣 寧化縣 浦城縣 平和縣 連江縣 石獅市 上杭縣 翔安區 古田縣 東僑開發區 永定區 建陽區
福建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種植百香果的地區都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當地的土壤環境和降雨量與廣西類似,所以出產的百香果在品質上近似于廣西百香果,被稱為百香果中的后起之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1958年前,大田縣城關農家均養本地槐豬。大田槐豬是大田縣農戶飼養的主要豬種,飼養歷史悠久。相傳大田縣交通不便,大量農副產品難于外運,群眾不得不以大米、細糠、甘薯等精料喂豬,促進體脂肪沉,經長期選育形成了早熟易肥、肉質細嫩和產脂率高的大田槐豬豬種,以解決當地人民的主要食油問題。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春白番鴨原產地為熱帶的中、南美洲,300年前由臺灣引入,在永春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培育,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水禽品種。永春白番鴨全身羽毛純白,喙呈粉色,脛、趾、蹼為橙黃色,性情溫順,行動笨拙,肉質細嫩,具野禽風味,經濟價值高。以永春白番鴨為食材的永春石鼓白鴨湯聞名遐邇,成為福建名菜,列入泉州名小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山麻鴨是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的特產,又稱“新嶺鴨”,是福建省優良蛋用型鴨種。山麻鴨具有體型小、早熟、產蛋多、適應性強等特點。特別是蛋粒適中,是制作加工皮蛋的佳品。龍巖市新羅區是山麻鴨的原產地及主產區,山麻鴨是我國蛋用鴨的當家品種。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龍湖人很早就有種植花生的習慣,種植歷史悠久,有豐富的種植技術和生產經驗。衙口花生是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的特產。它選取優良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種植在沙質地上,果殼表層光澤透亮,殼內花紋自然清晰。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孔坑茶,外形條索細緊卷曲,色澤灰綠潤,內質香氣濃郁、栗香顯,滋味醇厚甘爽,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是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的特產??卓硬璨铇涫菍幓h的原生茶樹,為小喬木,中葉類,中生種,植株較高,主干較明顯,分枝較密。芽葉茸毛較少,葉齒稀鈍,葉形呈長橢圓狀,葉色黃綠,葉質較軟??卓硬栌诠扔旰罅⑾那斑x晴天采摘,是適制紅茶、綠茶以及烏龍茶的優質原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蕹菜,俗稱空心菜、通心菜、無心菜、空筒菜、竹葉菜、通菜、筒菜、應菜、管菜、藤菜、藤藤菜、蓊菜、通菜蓊、抽筋菜等。云霄是最早種植的地區之一,是我國引種后原產地之一,歷史悠久。 云霄民歌民謠中有一首:“蕹菜開花芋啊范,嫁給老翁勿情愿,嘴秋長長好扮蚊,一瞑無困氣死人”。云霄民俗“普渡節(做中元)”中,蕹菜是供品必備的一色。云霄美食中,最有特色的一味“蕹菜炒鱔魚”,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可治療“流鼻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順昌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加上豐富的竹木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是各類食用菌生長的理想之地,據《順昌縣志》記載,民國24年有野生食用菌達幾十種,竹蓀是其中的一主類。 竹蓀的人工栽培起步較晚,據業內人士回憶,順昌最早的竹蓀栽培者是大歷公社秀吳大隊的余成有,他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用竹塊作為培養料進行償試性栽培,當時畝產量僅有3~4公斤,進入八十年代后,古田移民改進栽培技術,并在大歷、水南開始零星種植,單產提高到每畝30公斤左右,1995年大歷鎮秀吳村甘立營從廢棄的香菇筒啟發,研制了建堆發酵技術。該技術使順昌竹蓀單產翻番,效益倍增,激發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規模種植由此開始,2002年全縣種植面積3892畝,產量302噸。 隨著竹蓀栽培技術的不斷改進,再加上順昌是“中國竹子之鄉”之一,全縣有毛竹林面積60.94萬畝,年產商品竹850萬根,小徑竹6000噸,擁有以竹材為原料的竹制品加工企業117家,每年有竹木下腳料及枝椏材12.4萬噸,其企業生產的下腳料,如竹絲、細小竹片、竹粉等能夠為竹蓀生產提供大量的優質原料,種植規模大幅度擴增,2007年全縣種植面積29976畝,產量2274噸,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竹蓀栽培基地和示范縣,竹蓀單產水平全省領先,2008年5月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竹蓀之鄉”稱號。2009年12月“順昌竹蓀”獲準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順昌蘆柑果實扁圓形,平均單果重150~250g;果皮橙黃至橙紅色,色澤鮮艷,油胞光亮、細膩;皮松易剝;果瓣8~12片,瓣長腎形;果肉深橙色,肉質脆嫩濃甜,汁多化渣,味道酸甜適中,有香氣,風味獨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在順昌縣最高達15.6%(2005年優質果評選中);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膳食纖維及果膠等;可食率68%~75%;果實種子5~10粒。果實成熟期為11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 順昌柑桔栽培歷史悠久,曾被國家農業總列為寬皮桔種植最適宜區、福建省優質甜橙適宜區,是順昌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早在十六世紀初,順昌柑桔就有文字記載(縣志明正德版《順昌邑志》)。從1973年起,順昌柑桔進入規?;l展時期, 2005年縣農業局確立了柑桔“一主兩輔”(蘆柑為主,優質甜橙和早熟蜜桔為輔)品種定位,使順昌蘆柑的產量和品質均越居全省前列,每年新植面積均在5000畝以上,到2014年末,全縣蘆柑面積達7.9萬畝,產量8萬噸。為了進一步彰顯順昌蘆柑特色,保護順昌蘆柑品牌,順昌縣已經通過 “順昌蘆柑”地理標志登記,實施品牌保護。在2010年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順昌蘆柑”品牌價值為2.17億元人民幣。目前,已經申報了“順昌蘆柑”地理標志注冊證明商標。2012年12月獲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蘆柑之鄉”光榮稱號。2013年“順昌蘆柑”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14年順昌被評為“福建省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柑桔產業)”。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閩北花豬被毛細、稀、短,頭中等大小,額有深淺、形狀不一的皺紋,耳前傾下垂,頸短厚,背腰寬,背多凹陷,腹大下垂,臀寬而稍傾斜。毛色為黑白斑塊相間,分布不很一致,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及尾端為白色外,其余均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為白色;有的肩部有寬窄不一、兩側相連或不連接的白色環帶,俗稱“花背甲”。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德化黑兔”又稱德化黑毛福建兔,屬小型皮肉兼用兔,至今仍有打洞穴居的習性。泉州除了有華南兔外,還有一種泉州本地特有的馴養家兔“德化黑兔”。它的長相和小白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長樂番薯薯塊呈紡錘形,大小均勻,光滑美觀,商品薯率高;肉質細膩,纖維少,口感面、香、甜;含薯塊烘干率23~26%、薯干淀粉含量52.6~55.7克/100克、可溶性糖18.5~22.4克/100克、粗蛋白2.9~6.8克/100克、粗纖維2.5~3.9克/100克。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德化十八學士茶花株型緊湊,枝條直立,樹型豐滿;葉蠟質明顯,富有光澤;花蕾分布均勻,花型中等,花瓣屬于完全重瓣型,花色艷麗,最為特別的是其花色、花形變異豐富,在同一株上能開放多種花色花形的花朵,常見花色有“五彩”、白色、粉色、紅色等,其中以“五彩”十八學士最為著名。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藏在深閨人未識,撩開面紗驚八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曾這樣評價永泰。永泰縣位居閩中,福州市首個國家級生態縣,素有“后花園”的雅稱??h域地勢高峻,云霧繚繞,森林覆蓋率達76.8%,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足,山間緩坡、崖隙土壤深厚肥沃,極宜發展茶葉生產。永泰縣茶葉種質資源豐富,永泰縣梧桐鎮坵演村芹菜湖自然村,東經118°40'38″,北緯25°44′14″、東經118°41'15″,北緯25°44′46″、東經118°41'29″,北緯25°44′24″的范圍內發現茶樹樹樁直徑80厘米以上2株,60厘米茶樹2株;茶樹葉型有大葉型、中葉型、小葉型;芽葉色澤除綠色外,還有紫芽等幾種類型。永泰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早在唐代就有生產佳茗記載。其中尤以距今有800年以上的歷史的“姬巖茶”和300年歷史的“藤山茶”為著。永泰茶葉生產歷經幾度興衰,并逐步孕育出頗具口碑的“永泰綠茶”。為推動永泰茶產業發展,于1999年9月成立永泰縣茶葉協會,現有會員86個,其中企業30家,年再加工茶葉0.2萬噸,產值達1.2億元,其中規模企業有12家。獲得“有機茶葉”認證基地1個,基地面積350畝,按有機茶標準建設基地2個,基地面積1330;盧峰茶業有限公司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目前,茶葉是永泰縣的特色優勢產業,成為永泰縣農村的一大支柱產業,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長泰砂仁系姜科植物豆蔻屬陽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的果實。長泰縣為國家級生態縣,是福建省砂仁傳統產區。主產區海拔200-600m,屬南亞熱帶氣候,生長小氣候氣溫23-27℃之間;森林覆蓋率高,陰濕多霧,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適宜陽春砂仁開花授粉及生長,屬中國陽春砂仁生長北緣區域。長泰砂仁素有“名貴南藥”美稱,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公元1687年刊行的《長泰縣志土產藥屬》、清康熙、乾隆的《長泰縣志》均有長泰砂仁的記載。另外,據科研部門測定,長泰砂仁果實含油量3.2%,與著名的陽春砂仁相當,藥效與陽春砂仁相似。長泰砂仁還具有果實大、品質好、自然傳粉率高,適應性廣等特點。長泰砂仁蒴果橢圓形,長1.5-2.0cm,寬1.2-2.0cm,成熟時呈紫紅色,干果呈褐色,表面被柔刺,種子為多角形,香氣濃郁,味苦辛。在砂仁栽培方面,縣農業局組織科研攻關,采用調控蔭蔽度、施肥培土、人工授粉等新技術,有效提高了砂仁產量和效益,促進了長泰縣砂仁產業的發展。 至2014年末,長泰砂仁生產面積達300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鮮果可達2250-3000公斤(最高達4500公斤以上),產值每公頃達數萬元。如今,長泰砂仁已成為地方名產,備受我國南方地區及東南亞國家消費者青睞。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石銘芋,產于長泰巖溪鎮石銘村——海拔1119米的良崗山腳下。這里地下礦泉水潺潺涌出,水質甘醇,常年不斷,土層深厚、富含礦物質,所產出的檳榔芋表皮呈紫紅色,肉質細嫩、松酥可口、芳香氣濃、風味獨特。石銘芋名聲遠播,尤被廈門、漳州一帶城區居民視為難得的佳品。石銘芋生長環境優越,母芋形狀呈圓柱形,長度20厘米左右,直徑10厘米左右,表皮棕褐色,平均單個重1公斤左右,每株子芋3-4個。芋肉乳白色帶紫紅檳榔花紋,易煮熟食肉質細、松、軟,濃香可口。此外,石銘芋可食率高,頭尾部分去皮后均可食用。石銘芋營養豐富,干物質中淀粉含量達73.5%,蛋白質含量達12.3%,脂肪含量達0.6%,磷含量為376.6mg/100g,與各地生產的芋頭對比,具有獨特的香味。石銘芋種植歷史悠久,因其品質優異,在漳州廈門及周邊地區享有盛名?!堕L泰縣志》中關于石銘芋的記載“一名土芝,有大小青黃畬散種,大著為芋魁”。相傳,乾隆下江南,途經漳州,索地方美味,長泰縣令攜名廚一名,豬肘一支,石銘芋一粒,赴府做“豬肘芋頭煲”,令乾隆皇帝龍顏大悅,贊口不絕,從此石銘芋被欽定為貢品,年年專人專程輸往大內。在長泰傳統習俗喜慶佳節以石銘芋為原料烹制芋泥--將芋頭蒸熟搗碎,加糖,佐以桔皮、桂花等香料,溫火煎熬成羹;以石銘芋為食材的農家菜肴有芋塊燉豬肘、干蒸芋塊,等等。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白芽奇蘭屬于烏龍茶類。產于福建省平和縣。相傳清乾隆年間(公元1735~1795年),在平和縣大芹山下的崎嶺鄉彭溪"水井"邊長出一株奇特的茶樹,新萌發出的芽葉呈白綠色。于是采摘其鮮葉制成烏龍茶,結果發現該茶具有奇特的蘭花香味,因此將這株茶樹取名為"白芽奇蘭"。制成的烏龍茶也稱"白芽奇蘭"。后經人們采用無性繁殖的方法擴大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白芽奇蘭的主產地位于大芹山一帶,大芹山上常年云霧繚繞,云霧浸染的茶葉帶有別樣的芬芳,讓白芽奇蘭的芳香隨風飄蕩,也形成了獨特的品質特征。白芽奇蘭成品茶外形條索緊結,勻整美觀,色澤青褐油潤稍間蜜黃。內質香氣清高爽悅,品種特征香突出,似蘭香幽長,滋味醇爽,溢品種香,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軟亮,具山骨風韻。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白芽奇蘭茶很快從"藏在深閨人未識",一躍名揚天下。如今,它已是漳州茶葉栽培面積最多的品種,和鐵觀音、武夷巖茶、閩北水仙、永春佛手一起躋身福建五大茶葉名品行列。在平和,白芽奇蘭茶種植10萬畝,年產量達8千多噸,產值5.5億元。由于白芽奇蘭茶的產地海拔達800米,茶樹病蟲害少,沒有使用農藥。制作時采用中國傳統制作工藝,既符合人們的飲茶習慣,又有健康保健作用,符合國際市場對有機茶的要求。因此,近年來,白芽奇蘭茶暢銷日本及歐盟等國家,受到國外顧客的歡迎。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賴坊花生,始于明代,據清朝道光版《清流縣志》(光緒版)物產篇記:“三月栽,引蔓不甚長,俗云:花落在地,而生之土中,故名”的,記述。地處清流縣境域最高山峰,海拔為1705.7米的大豐山腳下的賴坊鄉,因海拔高,日照時間長,又處南北氣流的交匯帶及獨特氣候和土壤條件,使其富含礦物質鋅、硒和維生素E。賴坊花生外形紋路清晰,殼薄易剝,細長個小,仁大皮紅,嚼之有甜味,煲湯,香氣濃郁,湯色鮮紅,滋味鮮醇。因紅衣紅肉,細細長長(多為3-4仁),營養豐富,客家人視其為“圣果”。生產出的紅衣花生品質優良,以其獨特的加工方式,酥脆的產品口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調和脾胃,補血養血、生發烏發等多種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2年被列入為福建省地方稀有品種保護。賴坊花生是清流縣近年強勢崛起的一個特色農業項目。清流縣政府十分重視賴坊紅衣花生產業,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設力度,產業發展前景十分看好。2012年11月賴坊花生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明顯提升。近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通過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全縣發展賴坊紅衣花生種植5000多畝,平均年產值354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項目。賴坊紅衣花生產業目前將種殖、生產、加工與生態旅游觀光、紅色旅游觀光結合起來,豐富清流旅游產品、促進清流旅游業的發展,而且大大提高賴坊紅衣花生種殖業的影響力。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南平具有種植煙葉的悠久歷史,清人陸耀《煙譜》記載:“煙草,處處有之……第一數閩產,而浦城最著。其種較真,產亦獨盛。非人力獨勤,乃良田地氣使然也”,歷史上浦城曬煙曾被列為朝廷貢品,有“貢絲”之稱。南平地處福建省北部,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及“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優秀示范區”,被認為是我國煙葉產區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優質煙區之一。保護區域地處閩江源頭,武夷山東側以丹霞地貌為主的山間盆地、沖積區,森林覆蓋率74.7%,位居全國前列,光溫水資源豐富。南平烤煙品種以K326為主,實行煙稻輪作、高起壟、深早栽、多施有機肥等栽培措施??竞鬅熑~成熟度好,顏色多桔黃、色澤飽滿、結構疏松、油份足、彈性強;煙葉具有典型東南清香型特征,煙氣綿柔清甜、透發性強,香氣質好,香氣量足,勁頭適中,雜氣少,余味舒適。還原糖、總糖含量較 高,鉀含量較高。特征致香成分表現為棕櫚酸、硬脂酸含量較高,總體表現為堿性致香物質含量相對較低,酸性、中性致香物質含量中等,次生物堿含量低。南平煙葉具有“清香、甜感、透發”的感官質量特色,這特色在各中煙卷煙產品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將樂竹蓀系棘托竹蓀(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e,Zheng et Hu)。將樂人民采食野生竹蓀歷史悠久,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規?;斯ぴ耘?。將樂縣地理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高達84%,境內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土壤鈣含量高,水質潔凈微酸,礦化度低;栽培區域分布于林間河谷盆地,日夜溫差大;毛竹屑、蘆葦、谷殼等栽培原料豐富,采用覆蓋厚土、菌球帽頂破口采收等獨特栽培方式,形成將樂竹蓀特異品質。經測定,將樂竹蓀菇體大,干品菌柄長度17~20厘米,直徑(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氣濃郁,貯藏過程不易變色。1987年將樂縣的退休醫生鄭則潤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澗竹林中18平方米栽培成功,當年將樂縣把室外栽培竹蓀列為小星火項目開發,并對資金、菌種、技術培訓、山場、銷售作了專題研討,發動農民開發生產,形成生產能力。自鄭醫生引進竹蓀栽培至今已28年的歷史,以往竹蓀栽培產量低,品種混雜,隨著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新品種的引進,以農林大的D89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的D1為當家品種,栽培模式也由搭蔭棚栽培向檳榔芋套種竹蓀立體模式發展,竹蓀栽培獲的了可喜的變化。目前,有制種戶38戶,種植面積8000多畝,鮮菇產量8000多噸,產值達1億元以上,是食用菌主推品種。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泉州枕山面海,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具有龍眼生長所需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是龍眼栽培最適宜區和發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龍眼栽培歷史,泉州特產龍眼干是絲綢銷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晉江、鯉城和南安被國家農業部、全國供銷總社確定的全國六大龍眼生產基地縣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榮獲“中國龍眼之鄉”稱號。2014年泉州龍眼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目前,泉州龍眼種植面積43萬畝,總產量4.7萬噸。龍眼種植面積、產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國地級市前列。全市擁有萬畝龍眼的鄉鎮15個,百畝以上龍眼場有166個被譽為“龍眼洋”。泉州擁有豐富的龍眼品種資源,堪稱我國“龍眼品種資源寶庫”,原產于泉州市的龍眼品種(或品系)計有79個。引進的品種40多個,登記造冊的品種、品系多達110多個,占全國龍眼品種的三分之一。泉州龍眼品質優良、風味獨特,馳名中外?!皷|璧”為泉州“珍稀”獨有品種,被譽為“鮮食龍眼之王”;“福眼”為泉州主栽品種,經品種鑒評被公認為制罐、加工最佳良種,被稱為加工的“龍眼之王”,曾榮獲巴黎國際博覽會旅游美食金質獎章 “綠喜”、“康爾美”、 “康益園”、“源山”、“育新”、“龍珠山”、“喜多多”、“親親”牌龍眼加工產品暢銷國內外,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七境茶產于福建省羅源縣境內,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回甘雋永,歷來飲譽京津,明崇禎年間曾作為貢品,據《羅源縣志》記載,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已有榷茶,實行茶葉專賣管理和茶稅征收。宋末太尉宋濱,宋王朝傾覆后逃遷羅源西蘭隱居,勸周圍七境(舊地名)即:程洋境、長彎境、施灞境、西竹(西蘭)境、廷洋境、壽橋境、洪洋境等七個境,21個自然村的村民擴種茶葉。到成化21年時(即公元1485年)七個境地的村民募資籌建了“泰山廟”,座落于七境七個古香古色的小廟宇正中,群眾俗稱為七境堂,所生產的茶葉統稱“西綠”,即西路綠茶。以七境堂所產的茶葉為主,拼入部分白塔、飛竹、霍口的茶葉,稱為“七境茶”,又或稱“七境綠茶”、“七境堂綠茶”等。七境茶選用原生有性群體種及適宜加工的品種,采用初烘、高溫毛炒和足炒等獨特工藝加工而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外形條索緊結彎曲,色澤油綠稍灰、有光澤,爆點明顯。內質香氣鮮嫩持久,栗香顯帶花香,湯色嫩綠明亮,滋味濃厚鮮爽,葉底嫩綠軟亮。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四絕享有盛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壽寧產茶歷史悠久,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學家馮夢龍所著《壽寧待志》中記載:“三甲:南門,住初壟,出細茶。壽寧高山茶多產于洞宮山脈東麓海拔600米以上的林間隙地,高山云霧出好茶,優質鮮味原料和傳統特有的加工工藝形成為獨特的品質。其紅茶條索緊結、色烏潤,香氣鮮濃,帶有花果香,湯色紅亮,滋味濃醇,具有高山韻,葉底肥嫩、紅亮。其綠茶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鋒毫顯,帶嫩香或栗香,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爽,具有清香、清醇、清爽的高山風味、21世紀初期,壽寧縣立足縣情,尋根溯源,及時調整發展思路,確立了“打造閩浙邊界生態新茶鄉”的戰略目標和“建設閩東北高山生態優質烏龍茶生產集散中心”的發展定位,突出發展具有山區高山優勢的高山茶種。2008年,壽寧決定以壽寧高山烏龍茶和高山紅茶為龍頭領跑全縣茶產業發展。從此,壽寧茶產業日益煥發新機,發展蒸蒸日上,每年新增近萬畝茶園。目前,壽寧現有茶園面積14.8萬畝,茶葉年產量1.43萬噸,產值7.8億元。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均居全省第四位、寧德市第三位,茶園面積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2009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2012年以來,被評為“福建十大產茶大縣”、“中國名茶之鄉”和福建省唯一的“2013年度中國茶葉產業發展示范縣”等殊榮。2014年4月,農業部把“壽寧高山茶”列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順昌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高達78.8%,闊葉木屑、杉木屑等原料資源豐富,結合先進的栽培技術工藝,采用優質地下水作為栽培用水,形成了順昌海鮮菇的獨特品質。外在感官特征:子實體叢生(每叢60~80根)、白色;菌柄潔白、實心、棍棒狀、長度110~160mm、直徑9~16mm;菌蓋光滑呈半圓形、表面有斑紋、直徑8~17mm。順昌海鮮菇口感細膩,質地脆嫩、有彈性,具有明顯的海鮮味。順昌是福建省食用菌主產區,據《順昌縣志》記載:1980年以后開始人工培育海鮮菇,是順昌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2014年,全縣海鮮菇1.8億袋、產量5.4萬噸,產值6.5億元。順昌海鮮菇銷往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浙江、新疆、云南、福建等2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00多個大中城市,并遠銷到歐洲、美國、越南、香港等境外市場,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80%以上,在全國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近年來,順昌縣大力扶持食用菌產業及產業園建設,也涌現一些海鮮菇生產龍頭企業,如:福建神農菇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海鮮菇生產企業,現總投資3.6億元的神農菇業產業園。2013~2015年,該產業園被確定為福建省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其“神農白雪”是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名牌產品。目前,順昌縣正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著力推動海鮮菇產業做大做強,努力實現“現代農業、綠色工業、富民產業”的發展目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定紅柿原為野生植物,果實細小,青黑色,客家話稱它為“猴椑子”,也叫“山猴椑”,后經嫁接培育成為人工種植的果樹。永定紅柿是永定特殊氣候條件下.經過數十代柿農歷時500余年逐步馴化栽培選育而成,它具有株型結構緊湊、耐脊、耐寒、耐旱、壽命長、產量高、品質優、效益高等特點。株產500kg以上,樹齡百年以上的紅柿果樹隨處可見。1994年,經福建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紅柿”。其特征特性是樹體高大,樹形結構緊湊,枝條粗長,棕黃色;葉片大,廣橢圓形,色濃綠,無毛茸,有光澤;花中小,黃白色,雌雄同株;果實中大,單果重120-180g。果形扁圓略方,成熟果黃綠色,帶少量紅暈,后熟果果皮鮮紅,有薄果粉。萼片中大4片,三角形,呈中心捏合狀卷曲。生長勢、抗逆性強,嫁接苗三年始果,七年盛產。豐產,穩產,經濟壽命長;3月萌芽,果實8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熟,需采后脫澀,11月中下旬開始落葉。在永定氣候條件下,海拔在300~800m之間柿果品質最優,耐貯運,原因主要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光合產物累積;海拔300m 以下地區栽培產量雖高.但果實生長不充實,品質較次,不耐貯。在90年代初的山地開發熱潮中,永定紅柿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成為我縣的特色果品和支柱果業??h政府還扶持果農自建烤房5000余個,鼓勵果農加工柿餅,年加工柿餅10萬斤的村超過10個,實現產業鏈的延伸,確保果農增產增收。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安刺葡萄是福安當地的一種野生葡萄,明萬歷(公元1597年)版《福安縣志》記載:“葡萄,白者為水晶?!闭f明在當時福安就種植多個葡萄品種。清光緒版《福安縣志》亦載:“葡萄有紫、碧二種,白者為水晶”。福安市穆云鄉高嶺村現留存一株葡萄古樹,相傳,后唐時黃巢起義,戰亂百年,當地先人為逃避戰亂在此建村時,就發現這里的葡萄林,歷經多年砍伐僅剩這株古葡萄。上世紀50年代,穆陽鄉溪塔村民開始馴化栽培,利用溪澗逐漸建起一條葡萄溝,被全國葡萄專家學者認為是全國三大葡萄溝之一。福安刺葡萄具有含酸低、風味甜、抗病蟲、耐粗放管理、耐高溫高濕、耐貯運等優點,是我國珍貴野生葡萄種類,是東亞種群中最好的釀酒品種,果實的白藜蘆醇、原花青素的含量遠高于種群內的其他種類,經常吃刺葡萄有助于軟化心血管、美化皮膚。是具有鮮名的地方特色水果,可利用溪岸、路溝旁、房前屋后邊角地等各種非耕地發展2萬畝多刺葡萄,成為地方區域名特優水果。 福安刺葡萄果穗長條形,果粒著生疏,平均重185g,果粒橢圓形,平均粒重3.1g。果皮為紫黑色,果粉厚,果肉綠黃色,有肉囊,多汁,味甜,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14%~16%,酸0.3%,可食率76%,出汁率66%。屬鮮食加工兼用型品種。與湖南等地刺葡萄相比,具有果皮薄、果粉厚、轉色好、可溶性固形物高及含糖量稍高等特點,綜合性狀更好。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安種植李果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其中芙蓉李(方言稱粉李,因芙蓉李果面的果粉特別多而得名)明朝期間開始栽培,距今已有180多年。據明萬歷年縣志記載:“李(麥李、蜜李、御李、粉李、黃蠟鵝、黃胭脂等李。)”,說明福安明朝就已種植李樹。清光緒十年版《福安縣志物產卷》記載:“有粉李、麥李、白李、黃蠟李、胭脂李、紅腹,皆佳品”。說明福安清朝種植多個品種李樹。福安農業志記載“清道光二年(1832)福安便有粉李、白李、黃蠟李、麥李、胭脂李等佳品。清宣統二年(1910)城關南湖坂已成片種植芙蓉李?!备0曹饺乩钍俏沂凶罹叩胤教厣膫鹘y名優水果,是在長期的風土適應過程中培育出的地方優良品種,素有“李中珍品”的美稱,具有果粉多、顆粒大、果肉厚、果核小、不粘核、耐儲存、甜酸適中等綜合性狀極佳的品質特性,不僅可以鮮食,更是加工供出口的上乘蜜餞原料。由于芙蓉李品質優、耐粗放、效益好,適合山地發展,果農種植芙蓉李積極性很高,如今以潭頭為中心的福安北部成為芙蓉李主要產區,全市芙蓉李面積4.7萬畝,年產4.9萬噸,所產芙蓉李果皮色澤鮮紅,蠟粉厚,果大質脆,肉厚核小,可食率80%以上,單果重達45-60克,果肉深紅色,酸甜適度,可溶性固形物12.5%-14.5%。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建連城冠豸山位于北緯25度,它特有的丹霞地貌結構,及地理環境特別適合野生鐵皮石斛生長,因此鐵皮石斛原生態種群分布廣泛。連城冠豸山鐵皮石斛,是多糖型藥用、食用、觀賞兼具的珍稀草本植物,其莖稈粗壯,莖皮薄,葉片厚,粘汁多,脆而易折斷,口感香甜細膩,有清熱解毒、化瘀止血、提神解困、消除疲勞、清咽護嗓、提高人體免疫力、抗氧化、防癌、改善糖尿病癥狀、緩解風濕類風濕等功效。經上海中醫藥大學藥物研究所權威檢測,冠豸山野生鐵皮石斛的液相圖譜與野生鐵皮石斛圖譜高度吻合,富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植物多糖含量達54.3%,遠超國家標準(國標為25%),品質十分優異。2013年11月,連城冠豸山鐵皮石斛榮獲國家農業部“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稱號。連城人開發利用石斛已有200多年歷史,清嘉慶、道光年間,連城民間已利用野生鮮石斛作涼茶退低燒、治喉痛、胃痛、止血排毒等。清朝末年,揭樂鄉呂屋村的謝志濂到廣西百色開藥店行醫,他精于用針灸和鐵皮石斛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更因為醫德高尚,藝術高明,被譽為神醫。其時,百色地區是全國石斛集散地,市場行情極好。其弟謝靜江在他店里幫忙打理業務,他們看到鐵皮石斛藥用價值高,銷路好,想起家鄉冠豸山的懸崖峭壁上“吊蘭”比比皆是,經過商量,謝志濂留守店中,謝靜江與侄兒謝地生回連城雇請當地善于攀爬的藥農上山采鐵皮石斛,建起了連城首家家族式加工楓斗的作坊。產品除了運往廣西百色,還銷往杭州、上海、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冠豸山鐵皮石斛的生產發展以福建省連城冠江鐵皮石斛有限公司、福建九益堂藥業有限公司、福建連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冠豸山鐵皮石斛種源為冠豸山的野生石斛種源,是第一代原種經過組培與馴化后,進行種植,讓鐵皮石斛種苗回歸到大自然繼續生長,保證藥材的道地性,從而大大的提高了鐵皮石斛成品藥村的品質,堪與純天然野生石斛相媲美。如今,冠豸山鐵皮石斛產品除了有傳統的楓斗、石斛花、石斛粉還研創了鐵皮石斛葉茶、莖節茶、鐵皮石斛香酥條及鐵皮石斛全枝干品飲料。特別是冠豸山鐵皮石斛莖節茶采用福建九益堂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創的加工技術、保證了鐵皮石斛的營養成分的同時,可使石斛中的內溶物可迅速溶于水,相比傳統的石斛楓斗具明顯優勢。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一款可直接沖泡便可飲用的石斛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歡。 目前,冠豸山鐵皮石斛產業迅速發展,加盟戶6000多戶,年產值5億多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平仙草為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莖初披疏柔毛和細剛毛,稍老脫凈;葉對生,闊卵形至狹卵形,葉柄長2~15毫米;總狀花序長2~8厘米,頂生。仙草干品為棕黑色、葉片多、未開花、草香味濃。武平仙草膠質和可溶性物質含量高,草味清香,制得飲料清香爽口,味濃;是生產清涼茶、仙草蜜、燒仙草、黑涼粉的優質原料。仙草在武平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客家人自古就有食用仙草凍(當地人稱“仙水凍”)的習慣。武平是客家之鄉,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喜歡用仙草為原料制作“仙水凍”,當作防暑降溫的佳品。民間自古田間地頭就有種植仙草的習慣,據相關資料記載,早在1986年中山鄉人民政府(現武平縣中山鎮)就把仙草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20多年前,在中山鄉和下壩鄉部分農民進行人工規模種植仙草,且多數產品銷往廣東梅州地區,部分縣內銷售用于制作仙水凍。目前武平已成為全國產量最高、品質最優、面積最大的仙草種植基地。主栽品種“閩選仙草1號”,畝產400~800公斤;并于2010年3月通過了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品種認定。武平仙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登記后,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明顯提升。據統計種植仙草每畝平均純收入1000元以上,與傳統水稻相比增加40%以上。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實現資源優勢轉化、推進土地流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民增收。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定早熟芋栽培歷史悠久,乾隆《永定縣志》記載“芋:大者數斤,小者如卵,呼之早芋”。許多客家美食以早熟芋作原料,如芋子包、芋子粄等,1990年在永定峰市鄉泥角村發現變異株,經過多年選育實驗,1995年定名“六月紅”早熟芋(閩認菜2004002),“六月紅”早熟芋是我國最早成熟的芋子品種,是永定獨具特色的地方優良品種。 永定“六月紅”早熟芋典型特點如下:該品種屬多子芋類型。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總葉片數16-17葉,葉為盾形,互生,葉柄和葉緣邊呈紫色,葉脈綠色,單株結芋數一般8-12個,單子芋重60克左右,子芋呈卵型,皮薄,白芽,肉乳白色,肉質細嫩、粘滑,品質優,商品性好?!傲录t”早熟芋獨具風味,肉質細嫩、粘滑,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E含量5.2mg/kg以上,淀粉含量6.5g/100g以上,蛋白質含量1g/100g以上。 永定“六月紅”早熟芋是永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品種,該產業能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永定縣政府十分重視,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品牌建設力度,預計到2016年種植規模為4.5萬畝,直接帶動農戶每畝增收2500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清流縣是著名的客家祖地之一,全縣客家風情濃郁。明朝修編的嘉靖道光清流縣志記載:“藷藇,俗謂之雪薯。一種生山中,極緊實,味美益人,謂之雪薯”?!肚辶骺h志》記載,雪薯在傳統節日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除夕夜各家普遍以雞、雪薯或蘿卜燉肉為食料,團圓過年。清流縣種植和食用雪薯的歷史悠久。人們在長期的栽培中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栽培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品種特性和產品特征。清流雪薯植株生長勢中等,葉三角形,基部為戟形,先端漸尖,頂葉綠色,成葉深綠色,葉緣微波,葉面不光滑。雪薯個體粗大,渾圓、均勻,表皮黃褐色,少須根,質堅實、粉性足、肉潔白,切口黏液多,味鮮質細膩。在周邊地區堪稱首屈一指,是薯中上品。清末明初,清流雪薯就因品質上乘而聲名鵲起,進人了京城。清流縣是福建省雪薯最大主產區,種植歷史悠久。政府出臺政策鼓勵農戶規?;N植,有力地促進了清流縣雪薯的規?;a,栽培面積4800畝左右,年產近萬噸,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已成為本縣的名、優、特農產品之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漳平青仁烏豆產于福建省漳平市,栽培歷史近百年,據說在解放前由漳平新橋農民從漳州某中藥店買到少量種子試種繁殖培育而成,1956年被列為全國名貴大豆良種(《漳平縣志》1990年)。漳平青仁烏豆引進種植已百年,被列入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種(《福建大豆地方品種志》)。主產地海拔170-300米,主產區屬河谷沖積地,土壤疏松肥沃,溫光充足,適宜大豆生長。該品種屬秋大豆類型,有限結莢習性,莖直立,株型收斂,葉色濃綠,花紫色,茸毛棕色,莢熟時黑褐色,籽粒扁橢圓形,百粒重23-25克。一般立秋前播種,生育期105天左右。種皮黑色,子葉綠色,種臍黑色,臍中帶有一條白色小勾線,形成了漳平青仁烏豆的顯著特征。 青仁烏豆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其營養豐富,種皮顏色烏黑,內仁碧綠,花青素含量高達30毫克/千克以上,品質上乘。該品種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食用滋補保健,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等功效,故又名“清涼烏”,可入藥,在《本草綱目》中僅用烏豆作單方治病的處方就達59條之多,涉及內科、婦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藥物中毒等,用途廣泛,通常作為清涼性滋補強壯藥來應用,也可制做涼茶,還是很好的食品佐料,如青仁烏豆燉豬腳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保健佳肴。在市場上倍受青睞,售價每公斤30-40元,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安,葡萄種植歷史悠久,被譽為“南國葡萄之鄉”,明萬歷版《福安縣志》記載:“葡萄,白者為水晶?!闭f明在當時福安就種植多個葡萄品種。清光緒版《福安縣志》亦載:“葡萄有紫、碧二種,白者為水晶”。福安市穆云鄉高嶺村現留存一株葡萄古樹,相傳,后唐時黃巢起義,戰亂百年,當地先人為逃避戰亂在此建村時,就發現這里的葡萄林,歷經多年砍伐僅剩這株古葡萄。上世紀50年代,溪塔村民利用溪澗逐漸建起一條葡萄溝,被全國葡萄專家學者認為是全國三大葡萄溝之一。1984年,象環村陳玉章在自家的責任田里選育出巨峰葡萄優良單株,對福安自然環境比較適應,具有優質、高產、抗病、耐濕特點,逐漸推廣種植。福安巨峰(優株)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海西最具特色和發展潛力的農業優勢產業,僅賽江流域,福安巨峰面積就達3.1萬畝,產量4.2萬噸,產值2.9億元,福安是海峽西岸、東南沿海面積最大、規模連片、生產規范的縣(市)級葡萄生產基地,被國家農業部列入“2009年~2015年全國葡萄優勢區域發展規劃”重點市,2011年被列為國家葡萄產業體系示范縣市,被中國財政部、中國科協授予“全國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全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 “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并被授予“建海峽西岸葡萄之鄉,樹全國果業楷?!焙汀澳蠂咸阎l”稱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安種植水蜜桃歷史悠久,據明萬歷年二十五年(1597年)版《福安縣志》第一卷.輿地志—土產記載:“桃”, 說明福安明朝就種植桃樹。清光緒十年(1884年)版《福安縣志·物產卷》記載:“有胭脂桃,實大味甘;又有白桃、苦桃、匾桃、銀桃、合桃、山中毛桃”。說明福安清朝種植多個品種桃樹,穆陽溪流域屬于畬族聚集區,整個民族發展伴隨桃樹的發展史。 穆陽水蜜桃為地方特色水果,具有香濃、質優的特性,深受消費者、種植戶喜愛,2011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品種認定(閩認果2011005);編制了穆陽水蜜桃綜合標準,并由寧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赌玛査厶移贩N選育與配套栽培技術》榮獲2012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12年申報了地理標志農產品,2013年4月榮獲登記頒證。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虎桃”水蜜桃商標明榮獲“福建省名牌農產品”。據統計,目前穆陽水蜜桃在福安市種植面積達1.3萬畝年產量1.43萬噸,總產值2.3億元。計劃內優勢區域內發展到3萬畝,成為穆陽溪流域的主導產業,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 穆陽水蜜桃近圓形,果皮黃中透紅,單果重130~160g,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5%,可食率87%~90%,粘核。果實味濃甜、質柔多汁,芳香濃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4.5%。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明溪金線蓮為蘭科開唇植物花葉蘭屬多年生珍稀中草藥, 鮮品葉面墨綠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卵圓形葉,第三片葉1.5~2.4cm×1.5~2.4 cm,平均單株重1.3~1.6g,折干率≥7%。烘干品平均葉寬1.5~1.8 cm,葉長1.5~2.2 cm,平均單株重0.10~0.16g,具有該品種固有的甘醇香氣。明溪金線蓮干品粗多糖、總黃酮含量較高,分別達81.12mg/g和5.09mg/g以上,具清熱涼血、除濕解毒、平衡陰陽、扶正固本,生津養顏、調和氣血、五臟之功效。 從古至今的明溪人十分看重金線蓮獨有藥用、保健功能,將其冠以“藥王”、“金草”、“神藥”、“烏人參”等美稱,千百年來是民間首選常用草藥之一,居民們爭相儲藏;明溪原有“路隘林深苔滑”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金線蓮生長,金線蓮布及境內各大大小小的山澗、連綿起伏的深山老林中,資源尤為豐富?!睹飨h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1月)卷三十一第五章第一節“中草藥資源”(第881—882頁)“三、全草類(106種)”。其中就有金線蓮的記載。 明溪金線蓮在自然界的蘊藏量很稀少,1990年被福建省政府列為瀕危藥用植物。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突破“明溪金線蓮”從野生--組培--田間仿生規?;N植的世界性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明溪地道金線蓮珍稀藥用植物的組培種苗,并進行仿生規?;N植試驗,掌握了在現有氣候條件下不同季節的仿生栽培技術。明溪縣建立了集金線蓮組培、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基地,年可種植明溪金線蓮200000萬株,年生產量200噸。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米仁,又稱薏苡,薏苡仁,薏米等,因寧化客家?!稗病迸c“玉”同意,為便于區分,寧化將薏苡仁稱米仁。是我國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寧化種植歷史悠久,明崇禎版《寧化縣志》中便有薏苡的記載。古時寧化人稱其為“彌陀粟”。米仁可藥食兼用,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仁屬上陽明藥,能健脾益胃。在客家祖地—寧化的傳統宴席習俗中,菜式以“八大碗”最為普遍,其中最后一道壓軸菜便是米仁紅棗湯,幾乎每宴必有,相傳已有數百年之久。 寧化年種植薏米2000公頃,年總產量6000-7000噸,年產值7500-8000萬元?,F已在城南、石壁、淮土等3個鄉鎮建立薏米品種認定和豐產性栽培試驗示范基地千畝片。2012年,寧化地方品種“翠薏一號”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進一步打響寧化米仁品牌,提升寧化米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2012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13年獲得“中國道地優質藥材種植基地”稱號,2014年獲得“中國薏米之鄉”稱號。寧化米仁以其煮食汁濃無渣,食味甘甜爽滑而深受消費者喜愛,久享盛名,產品遠銷廣東、上海、江浙及本省閩東、閩南等地。深受廣大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寧化米仁色白、飽滿、圓潤、光滑,腹溝深寬;寬卵形,千粒重為58-68g,外觀尺寸為4-6mm×3.8-5.5mmm。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淡,味微甜;煮后糯軟、粘香、細膩、軟滑、氣馨甘爽,具有“糯、甘、稠”等典型特征。含粗蛋白質13-17%,薏苡仁油2-3%,氨基酸總量14-16%。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德化淮山,俗稱寸金薯、薯仔,種植歷史悠久,主產區位于素有“閩中屋脊”之稱的戴云山脈,海拔500-1200米,溫差大,雨水充沛,長期的人工選留種形成了獨特的優良品種寸金薯。在當地享有“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美譽。德化淮山塊莖表皮淡褐色或淡黃色,長條圓型,龍頭短,薯長50-80cm,須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濃稠黏液,蒸煮易熟爛,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狀感明顯,具有“色味極珍品”的獨特品質。 德化淮山主栽品種“寸金薯”,早在清朝《德化縣志》(清?乾隆十二年)已有記載?!疤煜掳偈?,不如寸金薯”以“色味極珍品”(清.乾隆版縣志語言)。相傳道德仙在芹峰修練期間,在芹峰山下“道德仙水圳”附近種薯子(今稱寸金薯淮山)為食。據傳芹峰山下,有一位社人患隔食(今稱食道癌)久治不愈,上山向道德仙求醫,送薯子、紅菇煮湯服后病愈,后人稱“薯子”為“仙薯”。藍田(今稱洋田)、歐山(今稱英山)歷代民眾篩選繁育種植,成為英山“寸金薯淮山”品種,其品質松香、口感好、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健脾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壽之功效。 德化淮山現有栽培面積1萬多畝,年產量1.3萬噸以上,產品主要銷往泉州、廈門、潮汕以及臺灣、香港等市場,其產品疏松可口、“色味極珍品”(縣志語言)的獨特品質享譽閩南傳統銷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武平是盤菜的傳統產區,客家先民自古就有種植和食用盤菜的歷史。據康熙《武平縣志》記載:油頭(盤菜)“出西郊者佳”。武平西郊盤菜是從當地盤菜品種中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且人們在長期的栽培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栽培方式;武平西郊盤菜皮肉潔白,肉質致密,味甜,品質好;生食、煮食與腌制均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目前,盤菜種植已成為主產區農民致富主要途徑之一。 武平西郊盤菜屬于十字花科蕓苔屬蕪菁品種,生長期90-100天,葉簇生,葉色深綠,葉面有絨毛。肉質根圓盤形,根頂部凹陷,平均盤徑13厘米,平均盤高6.3厘米,表皮光滑、黃白色、須根少、皮薄、平均重0.62公斤,肉質根組織柔嫩致密,口感清甜,回甘好,具有武平西郊盤菜獨特的風味,可生、鮮食,亦可鹽漬加工。 盤菜種植時間為晚稻收割后,充分了利用農閑地種植盤菜,新增大量就業崗位。種植盤菜時間短、效益高。盤菜從種植(10月上、中旬—1月上、中旬)到采收,時間短(90天左右)。據統計:2010年平均畝產值7180元、2011年8385元,畝純收入4000 元以上。武平西郊盤菜皮肉潔白,肉質致密,味甜,品質好;生食、煮食與腌制均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銷往到廈門、廣州等地市場;目前,盤菜種植已成為主產區農民致富主要途徑之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北苑貢茶”產自有“千年古茶都”之美譽的福建省建甌市,歷史悠久,名響內外。產品以散茶為主,并有磚茶、餅茶等。千百年來,提煉和形成了一套以“清和澹靜”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諦”,以“香甘重滑”為最佳品茗標準的“四茶規”。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經濟發展,茶葉種植從建甌水仙、矮腳烏龍拓展培育了奇蘭、肉桂等十多個茶品種。北苑貢茶品質優異,其外形條索緊結沉重,色澤油潤暗沙綠,香氣濃郁持久,具有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綠葉紅鑲邊。 “北苑貢茶”始于唐盛于宋,歷經了五代閩、宋、元、明四個朝代,29位皇帝,持續御貢458年。歷代朝廷都在建安北苑(今建甌)建立“龍焙”(供皇帝享用),并遣使臣督造貢茶,名冠天下。包括官焙、私焙在內,全市各鄉鎮均有產茶。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里說:“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敝芙{在《補茶經》中盛贊“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丁謂在《北苑焙新茶》稱頌“北苑龍茶著,甘鮮的是珍”“作貢勝諸道,先嘗只一人”;詩人陸游在《建安雪》中高度評價“建溪官茶天下絕”……從古至今,文人雅句贊美之詞不勝枚舉。根據《福建茶樹品種志》記載,矮腳烏龍起源于建甌,東峰桂林村對岸種植有樹齡160年以上的“矮腳烏龍”茶園,為建甌祖傳茶樹品種,是臺灣“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的母樹。建甌小橋百丈村的千年建甌水仙古茶樹也依然枝繁葉茂。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建通志》有“閩為古代桔柚錫貢之地”的記載?!堕}游紀略》亦有王潭謂“閩桔之美,達于京師”之說。明何喬遠《閩書》說:“唐時本地有沙桔,嘗貢?!彼雾n彥直撰的《桔錄》,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種植柑桔的專書之一,書中稱福桔為沙桔。他說:“沙桔,取細小而甘美之稱?;蛟环N之沙洲之上,地虛且干潔,故其味特珍?!泵鞒z老陳淏子所著的一部《花鏡》中指出:“福桔大而紅,為諸桔之最。 閩人篤愛福桔,因其成熟期恰在歲末,而福州風俗又以“紅”見好,且福州方言“桔”與“吉”諧音,故有著納福招吉,福壽吉祥之意?!备=鄯现袊鴤鹘y文化中追求吉祥的象征意義,所以福桔做為新春佳節家家陳列、饋贈親友的佳品,馳名國內外,深受海外華人、華僑的喜愛。福州古時常制桔燈,寓以吉利、高升之意。桔燈的制法是,在大顆福桔近蒂處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殼,用紅絲線穿過桔殼堤掛,再用小鋼絲扎成燭托放人燈中,插上小蠟燭,點燃后即成新穎別致、小巧玲瓏的桔燈。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一篇散文《小桔燈》,寄托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且廣為流傳,堪稱佳作。 福桔其果實扁圓形,果頂微凹;果皮朱紅,有光澤;皮薄,易剝離;果心小而空,果肉多汁;風味濃郁,酸甜適口,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1%-13%,種子8-15粒。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田茶葉生產歷史悠久,400年前,已有茶樹與茶貿易的文字記載,生產上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旺于2000年以后?,F可查閱的最早縣志為明朝萬歷辛亥三十九(1611)年版《大田縣志》。該版卷之八記錄有:“貨之屬:……茶、茶油……;木之屬:松、柏、……茶……?!痹?,大田縣廣平人郭居敬著的《百香詩》之一《茶》,為大田最早的茶詩,距今至少有640年歷史,說明大田人對茶道早已深悟怡然。 大田境內立體氣候明顯,垂直溫差顯著,常年云霧繚繞。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 600米以上的茶園面積6.6萬畝,其中90%以上茶園面積在海拔高度800米—1200米之間。大田高山茶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發展,面積、產量、品質等均得到同步的提升,在省內外茶葉消費者中獲得較好的聲譽,2010年大田縣茶葉生產區域確認為“中國高山茶之鄉”、“全國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縣”。2015年“大田高山茶”列入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 大田高山茶品質特征為:烏龍茶外形緊結重實;色澤烏綠油潤;香氣清高悠長,花香顯;滋味濃厚甘爽;葉底肥厚軟亮;具有顯著的高山茶韻和持久耐泡的品質特征。紅茶外形條索緊結;香氣高銳;滋味甘甜鮮爽;湯色金黃明亮;葉底嫩艷勻紅;具有高山紅茶特有的品質。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翠碧一號”屬于全國兩大特色烤煙品種之一??竞鬅熑~顏色多呈桔黃色,色澤飽滿、組織細致、結構疏松、厚度適中、油分足、彈性強。煙葉具有比較典型的清香型風格特征,清雅飄逸,香氣量足、豐滿細膩綿長,煙味厚實飽滿,吃味醇和、余味干凈、生雜氣較少,出絲率高、配伍性好、醇化時間段短。 三明市種煙歷史悠久,始于明朝萬歷年間,迄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近代以前,種植煙葉類型多為曬煙,以沙縣夏茂曬煙最為有名,曾有“煙魁”的美譽??緹煼N植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1988年烤煙種植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廣,1991年后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躍居全省之首?!按浔桃惶枴笔歉=ㄊ∪魇袑幓h1977年從“特字401”煙田變異株中選育而成的,1982年被正式定名為“翠碧一號”。1989年6月,該品種通過省級審評。1991年, 翠碧一號被全國煙草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推廣良種”。 二十一世紀初,三明煙區著力培育特色煙區,大力加強 “良種、良法、良烤”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及推廣,有效克服了推廣初期單產低、病害重、烘烤難等生產瓶頸,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扶持,注重加強工商合作,有效推動了該品種的發展壯大。近幾年,三明市“翠碧一號”種植規模穩定在80萬擔左右,已穩步進入國內眾多重點工業企業和重點卷煙品牌(如:中華、蘇煙、白沙、黃鶴樓、七匹狼等)的配方,并在這些骨干卷煙品牌的配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州茉莉花栽培歷史幾乎與古城福州歷史一樣悠久。據《中國植物志》記載,茉莉花原產印度,西漢傳入中國時就在福州落戶,距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歷史。漢·陸賈《南越行記》記載茉莉花“緣自胡國移至”;晉·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茉莉花皆胡人自由西國移植于南?!?以上漢晉時代的文獻中所稱的古代南越、南海即今之福建和廣東一帶)。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花,北宋福州知府蔡襄詩云“素馨出南海,萬里來商舶,團欒茉莉叢,繁香暑中折”;宋·葉廷珪“露華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換骨香”贊的就是茉莉花;宋·劉克莊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無猶覺玉肌涼”之贊;宋·張邦基《閩廣茉莉說》記載,“閩廣多異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為眾花之冠”;宋·梁克家《淳熙 三山志》稱茉莉花“獨閩中有之,夏開,白色、妙麗而香”。南宋隆興乾道年間(1163-1173年),樓鑰《次韻胡元甫茉莉》一詩中有:“吾聞閩山千萬木,人或說此齊蒿萊?!笨梢姰敃r茉莉花的種植規模已相當可觀。鑒于悠久的栽培人文歷史和獨具特色的地域品質特性,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舉薦,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2000多年以來,福州因茉莉花獲得美譽不可勝數。如福州的倉山區就因滿城茉莉香被古人稱為“瓊花玉島”,建新鎮、上街鎮被稱為花鄉、花嶼。茶以花名,花以茶勝,世界茉莉花茶中最出名的“福州味”使福州茉莉花茶在全國市場乃至國際茶市上占盡風頭,其優異的品質博得了廣泛的外贊內譽,福州這顆海峽西岸璀璨的明珠正因小小的茉莉花香飄四海。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金湖烏鳳雞是我國稀有肉蛋兼用小型麻羽烏雞地方品種,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在泰寧縣獨特的生態環境下,經長達一千多年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結合傳統飼養方式,形成了野性強、覓食力強、適應性廣、耐粗飼、抗病力強,適合林間放牧飼養的生物學特性。具有麻羽、鳳頭、綠耳、桑葚冠、毛腳、烏皮、烏骨、烏肉的種質資源特征,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有極高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金湖烏鳳雞在泰寧縣有著悠久的飼養歷史。泰寧縣城歷史上稱為 “杉城”,《福建通志》(物產志)第29卷就記載泰寧“杉雞雀頭有黃毛冠多在杉木林中上下飛鳴”。據《泰寧縣志》記載早在1045年前泰寧就已有廣泛散養,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泰寧籍醫藥學家鄒鉉在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年著的《壽親養老新書》中,有5處用烏雞為原料的藥方。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縣志將烏雞列為《物產篇》第10卷“禽之屬”的首位。由于該雞分布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區域,因此取名為“金湖烏鳳雞”。2012年8月金湖烏鳳雞獲國家農產品地埋標識登記保護。2014年泰寧全縣發展養殖專業戶516戶,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600余人。飼養金湖烏鳳雞55萬羽,年創收1616萬元,每個養殖戶年純收入增加1.5萬元以上。當地政府將其當作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振興縣域經濟、致富一方人民的重大舉措來抓。金湖烏鳳雞產業已成為泰寧縣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經濟。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定巴戟天保護范圍是東徑116°25′-117°5′和北緯24°23′-25°5′之間,保護地域是湖山鄉、下洋鎮、岐嶺鄉、陳東鄉、湖坑鎮、大溪鄉、古竹鄉、高頭鄉、虎崗鄉、堂堡鄉、合溪鄉共11個鄉鎮,轄123個村??偙Wo面積為10.29萬公頃,現有生產面積100公頃,年產量120噸。永定巴戟天保護范圍為巴戟天分布最北沿,區域內植被保護完好,土壤顔色較深,涵蓄水分能力大,小氣候條件較好,為永定巴戟天的生長提供了獨特條件。 永定巴戟天富含蒽醌,總蒽醌含量在90mg/100g左右。永定巴戟天與其他地方生產巴戟天對比有效成分耐斯糖含量較高,在6g/100g左右,有的耐斯糖含量可高達6.6g/100g,為巴戟天的上品。根據福建省樣品檢驗所2010-2011年內部研究資料表明(詳見表1、表2),永定巴戟天耐斯糖含量6.6%,為國家藥典規定巴戟天耐斯糖含量2%的3.3倍。根據《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94年第11卷第2期《產地對巴戟天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研究成果,不同產地5年生巴戟天多糖含量均在4%以內。耐斯糖作為巴戟天所含多糖的一種成分,永定巴戟天耐斯糖含量就遠高于其他產地巴戟天多糖含量。因此,永定巴戟天生長于永定獨特的地理環境,具有獨特的品質,為巴戟天中的上品。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霞浦種植荔枝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據縣志記載,宋末文天祥參軍謝翱詩《故園秋日曲》一句“食盡滿園綠荔枝”表明當時霞浦栽培荔枝已相當廣泛??h志記載,明代以前從福州傳入元紅品種,植于東吾洋沿岸地區。明代列為貢品,年納貢140公斤以上。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參加全國荔枝科研協作組,承擔荔枝豐產、穩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1991年在北京參加“七五”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獲銀獎。制訂的《霞浦晚熟荔枝》地方標準已由省質監局2001年9月發布。2003年再次被福建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局、福建省優勢果類發展規劃(2004-2010年)列為荔枝生長優勢產區,2006年被定為農業部南亞熱作名優基地。是農業部《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2015年)》特色果品荔枝優勢區域。霞浦晚熟荔枝主栽品種為“元紅”,荔枝分布的東吾洋內海灣,獨特的地理環境,造成了同緯度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適宜于荔枝生長發育,荔枝在域內表現大果、遲熟、質優、醮核、無霜凍等特點,多次經省農業廳、農大、農科院荔枝專家論證,霞浦荔枝地緣晚熟優勢明顯,為全國最北的荔枝經濟栽培產區。果實心形,果頂漸尖,頂端鈍圓,果肩微凸,果面鮮紅色,龜裂片隆起小刺;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質細滑,汁多化渣,甜酸適口,香氣濃醇;可溶性固形物17-23%,單果重20-25g,醮核率80%以上。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霞浦榨菜栽培歷史悠久,1953年由蜀籍駐軍介紹牽線,首次從當時的重慶市巴縣木桐區清溪公社新龍大隊引種種植,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逐步擴大。1974年后推廣至沙江、長春、溪南等縣域南部鄉鎮,當時年種植2000多畝、年產2000多噸、加工成品菜1000多噸。改革開放后,面積逐年擴大,全縣除海島鄉外,均有一定的種植面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列入農業部《中國蔬菜品種資源目錄》。1987年后,霞浦縣副食品廠專業生產方便榨菜,注冊東吾商標,1991年該產品獲省優產品后,面積擴大迅速,常年種植面積保持在1.5-2.1萬畝之間,年產1.3-1.8萬噸。 霞浦縣氣候、生態條件適宜榨菜生長發育,所產榨菜質優高產成為全省最大的榨菜產業基地,我縣適宜種植榨菜有20萬畝田地、園地,除常規冬種各類蔬菜、糧油作物在12萬畝左右,尚有8萬畝左右空閑,榨菜產區人口密集,其市場因素與資源因素有利于榨菜產業發展,霞浦縣可以為榨菜龍頭企業提供7-9萬畝榨菜原料基地,10萬多噸原料,年可加工2億袋方便榨菜。 霞浦榨菜個大,平均縱徑14.5cm、平均橫徑12.4cm,平均單莖瘤重550g,莖瘤呈近紡綞形或蓮花形,皮色淺綠光滑,肉瘤較大而鈍圓、間溝較深,皮下肉質色白而肥厚,質地脆嫩、形狀美觀,其腌制品脆嫩、鮮爽,具有明顯的特征香氣。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涂坊檳榔芋是長汀縣繼水稻、烤煙之后的第三大種植作物,常年生產面積在6萬畝以上,總產量達8萬噸,產值約2.5億元。2011年已登記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通過建立生產示范基地,推廣高優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產業發展以專業合作社龍頭示范帶動,生產過程嚴格按照檳榔芋地理標志質量控制技術規范(AGI2011-03-00671涂坊檳榔芋)及《無公害食品NY5221-2005薯芋類蔬菜》的安全生產要求進行生產,在地理標志地域范圍內還建立了高產優質示范片、病蟲害防疫示范區、品種提純復壯選育區、品質特色對比試驗區等等,在本縣河田建立了涂坊檳榔芋系列產品加工生產線,與長汀縣遠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資2000萬元,建立檳榔芋冷凍、加工、批發一條龍系列化服務,同時建立店商收購網絡信息平臺,為涂坊檳榔芋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產品質量得到提升,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涂坊檳榔芋屬客家人南遷時帶來繁衍的農家品種,經長期馴化栽培,其穩定性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穩產高產,品質優良。母芋外觀呈勻稱橢圓形,外皮薄,芋長10-30cm,直徑5-20cm,縱切面長寬比約1.6,子芋近似圓錐形,略彎曲。母芋和子芋表皮呈淡黃色,芋肉為白色,質地堅實,耐儲運。從營養品質角度看:據檢測,涂坊檳榔芋母芋含淀粉33.30、蛋白質2.41、粗纖維0.55,小芋子含淀粉31.95、蛋白質2.43、粗纖維0.55,還含有豐富的鈣和鐵、鋅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鼎檳榔芋產自太姥山脈福鼎行政區域內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已有近600年的栽培歷史,八十年代香港市民把福鼎檳榔芋稱為"福鼎芋",并沿用至今,借助福鼎特殊的母巖、母質、土類、土層厚度、肥力和土壤養分、質地、酸堿度,以及獨特的管理方法,形成了獨特的風味與體大形美的外觀。其母芋呈圓柱形,形似炮彈;表皮棕黃色,芋肉乳白色帶紫紅色檳榔花紋,易煮熟,熟食肉質細、松、酥,濃香可口,風味獨特,食不厭口,營養豐富。 福鼎檳榔芋先后榮獲輕工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食品工業名優新特產品和工業品博覽會優秀獎、武夷獎、銅牌和銀牌獎。1983年在"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專廠建設展覽會"上展出,受到國家外經貿部高度贊譽,并發給"出口產品、品質優良"榮譽證書;1990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福建省閩東老區扶貧成果匯報會"及1991年在北京農展館召開的"全國菜籃子工程展銷會"上展出,均受到中央領導和廣大來賓的好評;1997年在福建省農業名特優新產品展銷會上被評為"福建省農業名特優新暢銷產品";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相繼獲“全國出口產品基地專廠建設成果展”,“福建省名特優新產品獎”,“福建省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原產地標記,“福建省著名商標”“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中國馳名商標”。2013年獲國家標準化示范區稱號。檳榔芋加工企業獲名牌農產品3家,知名商標3個。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宣和雪薯”產自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及周邊地區,系野生淮山經長期人工選留種,栽培歷史已有八百余年。主產地海拔300~600米;土壤多為水稻土,土質疏松、通透性好的灰沙泥田和黃泥沙田,呈弱酸性,耕層17-23厘米,土壤肥力中等。氣候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適中,雨量充沛。一般春分時節栽培,立冬時節收獲,生長期長,約為280天?!靶脱┦怼笔秤闷焚|佳,外觀呈長圓柱形,薯長30~60厘米。表皮呈淡黃色至土褐色,表面長有細須,長且密,約為3~7厘米,須根部表皮呈無光澤深褐色斑點。橫切面雪白,不易褐變,肉質細膩,水分適中。蒸煮熟制后具有清香、鮮美、微甜風味及細滑口感。 宣和鄉發動前進,紫林、升星等村農民利用稻田連片種植雪薯2000畝,通過“精選薯種、技術培訓、田頭指導、統一營銷”措施和建立300畝標準化高產優質栽培科技示范基地,平均畝產達2500~3000公斤,畝產值在7500到9000元,是單純種水稻的5倍多。經過幾年的運作全鄉雪薯總產突破3500噸,以每公斤3元算,產值近1000萬元。種植戶人均凈增收入500元。隨著產品附加值的提高,和產品銷路的拓展,農戶紛紛看好雪薯種植帶來的效益,每年入冬時節農戶都會積極積肥整地,預計到2020年種植淮山的面積可達6000畝以上。 使雪薯種植成為新興農業產業。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文亨紅衣花生是連城縣傳統農家品種,具有較長的種植歷史,長期的栽培選擇和優良的土壤、生態等自然生態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形態和品質特征,成為我縣重要的傳統特色農產品。文亨紅衣花生屬珍珠豆型小粒品種,果殼薄,網紋清晰,外形美觀,以雙粒果莢為主,種皮紫紅色有光澤,鮮果嚼感脆嫩潤滑、細膩無渣,熟食香甜可口、食味好;不僅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礦物元素,能較好的滿足人們的膳食營養需求。 亨紅衣花生2011年9月13日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文亨紅衣花生協會已向國家工商局注冊文亨紅衣花生集體商標;文亨紅衣花生協會積極組織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參加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產品推介會等,擴大文亨紅衣花生的知名度,文亨紅衣花生的品牌效應逐漸顯現,享譽八方,深受消費者歡迎。文亨紅衣花生融合了連城縣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文亨紅衣花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喜慶家宴、接待客人、走親訪友的佳品。 文亨紅衣花生2014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3200噸,產值7800萬元;隨著我縣旅游產業的發展和紅衣花生市場的開拓,預計到2018年種植面積2.5萬畝,總產6250噸,產值2億元,產業發展廣闊。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坂里龍柚是優質、早熟的柚子品種,果實成熟期一般在9月上中旬,中秋節前上市。坂里龍柚果實扁圓形,果形指數0.74,果肩微傾斜,果頂微凹陷,果表為黃綠色,果皮厚1.3厘米左右,囊瓣短梳形,果肉與囊瓣易剝離,果肉汁多、色白微黃,質地脆嫩化渣,酸甜適度,香氣濃郁,單果重1公斤左右,種子數多,可食率56%,可溶性固形物10.7%,每100毫升果汁含可滴定酸 0.6克,維生素c30毫克左右。風味獨特,品質優良。 長泰栽培柚子,歷史悠久,自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建縣以后,曾有七次修志,查今存三部完整的和兩部殘缺的《長泰縣志》版本中,均有關于“柚子”的記載。坂里鄉地處長泰縣西北部,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傳統栽培管理技術造就坂里柚子獨特的品質。據《閩產錄異》記載,長泰高田(層)有名“蜜柚”者,僅三株,其實大于“文旦”、“猴相”而頂突起,每實重二斤余,肉白,味甘爽,無渣滓,柚中之極品。防產缺,不敢入貢?;〞r,有力者出值貨其全樹;每番鏹一員得二枚。漳之貴人有終身不得嘗者。以上記載說明坂里種植的柚子在長泰縣品質最佳。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漳浦縣是福建省穿心蓮主產區,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自然生態獨特,主要利用邊角地、閑散地種植以及果園間套種,全縣最高年份種植面積2.0萬畝,因近年來價格較低,效益較差,面積逐年減少至200公頃~400 公頃,生產干品300~400t[一般全園種植畝產干品250~400kg(鮮枝葉曬干率40%左右),管理較好的豐產園,畝產干品可達600-700kg],年產值300萬元左右(4.0元/公斤)。 漳浦縣穿心蓮主要分布于沿海鄉鎮場,尤其是深土鎮,地處漳浦東部沿海,產區以濱海鹽土為主,土壤富含氯離子,適宜穿心蓮生長,利于穿心蓮內酯合成。當地農民種植一見喜中藥材已有30多年歷史,擁有了3家具有一定規模的中藥材經營部,常年經營,是廈門中藥廠有限公司生產“清熱穿心蓮片”的主要原料基地(年需要量達200多噸,)。當地生產的一見喜由于獨特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內含穿心蓮內脂含量在華南地區含量最高(穿心蓮內酯含量達12%以上),漳浦縣穿心蓮也是廣東各中藥廠家的主要原料之一。 漳浦穿心蓮經多年提純復壯自選留種,品種優良,株高50-70厘米,葉莖比例達40-50%,分蘗性強,分蘗指數18-25,鮮草葉片肥厚,抗病性強。此外,不同省份檢測機構多批次檢測,表明漳浦穿心蓮所含穿心蓮內酯和脫水穿心蓮內酯總量較高。 2011年9月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州是橄欖北緣種植區,栽培歷史悠久,據漢《三輔黃圖》載“漢武帝元鼎三年¨¨¨起扶荔官,從植所得奇花異木,龍眼、荔枝、橄欖¨¨¨”,可見橄欖在漢朝已有種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宋《太平御覽》卷九七三“余甘”釋:“余甘子,如梭形。出晉安侯官界中。余甘、橄欖,同一果耳?!备V莸拈蠙煸谔拼蔀樨暺?,歐陽修《新唐書》(1060年):“江南道福州土貢??橄欖”。福州橄欖百年老品牌“賽圓”橄欖蜜餞早在1913年的巴拿馬萬國比賽會上,就獲得了金質優勝獎章。 福州橄欖主要種植于閩江兩岸沖積土,土壤疏松、肥沃、氣候適宜,經長期選育形成了特有的品種群和獨特品質。鮮果青、黃色,內含物豐富,肉質細嫩、松脆,回甘明顯、持久,風味濃,有別于省內外其他種植區橄欖果實質粗、欠回味、味淡的特點。 由于福州橄欖青果纖維細、果大、風味濃、可食率高的地方鮮果品質特性,易于糖、鹽、香料等輔料滲透入果實內,形成了“福州橄欖制品”特殊的優良品質和風味,色澤更加鮮艷、組織更加圓潤飽滿、果肉更加脆軟適中、咸甜更加濃郁;現在的“大世界”、“振園”品牌橄欖蜜餞及制品獲省優產品,省著名品牌。大世界橄欖公司研發中心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和溪巴戟天栽種歷史悠久,在20世紀60年代,由野生轉人工栽培獲得成功,經過和溪人民長期的摸索和各方專家的精心培育,目前培育出了巴戟天優良品種“和溪1號”、“和溪2號”、“南科號”,并掌握了五年一生產周期的一套育苗、種植管理經驗,之后和溪鎮迅速掀起種植熱潮。和溪巴戟天成品呈扁圓柱形,條粗0.8-1.5cm,皮色黃,肉質呈紫白色,味甘甜,其突出特點是質軟、肉厚、心細等獨特的外觀特征,為巴戟天中上品。具有補腎陽、壯筋骨、祛風濕等功效,對治療陽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宮虛冷,風寒濕痹,腰膝酸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被譽為巴戟天之鄉的和溪鎮,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所產的巴戟天品種優良,質量上乘,素有盛譽。1992年經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和生物教研室論證,和溪生產的巴戟天與各地對比含有效成分最高。2011年,“和溪巴戟天”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目前,和溪鎮許多群眾在從事巴戟天的栽培、加工、銷售等一系列工作,全鎮巴戟天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產量450噸,種植戶500多戶,年創產值1000萬元以上,有漳州巴戟天酒業有限公司、漳州聚善堂中藥材基地等多家巴戟天加工企業和栽培基地,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已形成產業規模。全鎮擁有一支100多人巴戟天外銷隊伍。和溪巴戟天暢銷省內外,銷售范圍遍布全國各大城市。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據《朱口鎮志》記載,朱口小籽花生主要種植在朱口鎮王坑、赤坑、寨色、石輞四個村,名聞邵武、太寧、將樂、建寧等縣市,歷史種植本地品種。本地花生品種含脂肪多、營養豐富、香酥味厚,特別是精制加工后的成品“朱口鹽酥花生”歷史悠久、馳名遠近,邵武市面銷售的花生如貼有“朱口鹽酥花生”商標,則銷售一空。著名作家馮敏飛所著《兵部尚書佚事》有述:“朱口是泰寧最大的鎮,那些小山巒,都是紅壤土,一雨成漿,一旱成石。就因為此吧,那種的花生特別結實,味道也別致。當地人加工又特別,先用鹽水煮,煮了曬,曬了焙,又香又脆。那花生個兒小小,但非常飽滿,跟別的花生明顯區別,如同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個兒。吃起來,更難忘”。 經過當地多年馴化栽培,因獨有的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如今已逐漸成為當地特色品種,因其殼薄、籽小、飽滿、香脆而得名。朱口小籽花生果莢較普通花生略小。外殼薄,紋理較普通花生清晰,顏色更深,略顯紅色。經晾曬后,百莢重124.4g~128.6g,平均127.2g,百仁重50~51g,平均50.6g,籽粒較普通花生更為飽滿、完整,口感更為香脆。朱口小籽花生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為20-25%,脂肪含量40-50%?;ㄉ手芯S生素C含量≥4.0mg/100g,鉀含量≥600 mg/100g。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羅源縣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羅源縣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明嘉靖時期編纂的《羅川志》中就有香菇、木耳的記載,到清代的《縣志》也有關于食用菌栽培規律的記載。六十年代中期,開始采取人工菌絲接菌栽培新技術,食用菌得到較快發展。 秀珍菇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家庭中的新成員,屬于側耳類,是在羅氏大戟的菇木上發現的野生種,1996年才由科研單位馴化成功,1997年在羅源試種,始有少量產品面市,深受消費者青睞。1998年秋,由羅源縣西蘭鄉政府牽頭,引進福州日盛公司,在本縣松山鎮五里建立秀珍菇生產基地,種植30萬袋,產品試銷日本。1999年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建立100萬袋秀珍菇生產基地,并在日本設立產品的銷售窗口。隨后全縣掀起群眾性種植秀珍菇熱潮,生產規模逐年擴大。近年來,全縣種植秀珍菇穩定在1億袋左右。 羅源秀珍菇菌蓋淺灰色或灰黑色,扇形,直徑3-5cm,菌褶延長,菇柄偏生或側生,白色,粗1.0-2.0cm,長4-6cm,實心,菇柄不粘連。秀珍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比雙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質地細嫩,纖維含量少,更為可貴的是,它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蘇氨基酸、賴氨酸、亮氨酸等??梢?,秀珍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它鮮美可口,具有獨特的風味,美其名曰"味精菇"。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德化為閩中地勢最高的縣。氣候為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氣候過渡區,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這樣特殊的環境造就了德化黃花菜的優秀品質,德化黃花菜干品色澤淺黃色,條身緊長均勻飽滿,質地柔軟且有彈性,具有淡淡的清香氣味,味鮮質嫩。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物質。 據傳德化黃花菜在唐代就開始種植,清朝乾隆十二年修編的德化縣志記載(第133頁):“萱一名鹿蔥。草之可以忘憂者?!侗静荨分^‘花名宜男’”。在德化,古時候游子要遠行時,會在種植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而母親也會即將遠行的子女準備蒸好曬干的萱草,既寄思念又可做路途上的干糧。孟郊在溧陽任江南溧陽慰時,與德化的詩友高談闊論得知這風俗習慣,又食得這萱草,聯想到自己,有感于母子情,作下《游子吟》:“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這就是如今德化黃花菜被譽為“母親花”的來源。 近幾年,德化黃花菜的種植及加工工藝得到不斷的優化和改良,德化黃花菜成為德化縣幾大經濟來源之一。2010年被農業部列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全縣共有黃花菜基地1.5萬畝,年產鮮花6100多噸,干花產量680多噸,產品主要銷往泉州市、廈門市以及臺灣、香港等市場,其產品以脆而不酸的獨特品質享譽閩南傳統銷區。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順昌紅肉臍橙果實圓球形,平均單果重150~200g,果皮橙黃色至橙紅色,色不艷;皮薄,厚度約4mm左右,閉臍,少量開臍,油胞不細膩。果肉呈玫瑰紅至紅色,色澤均勻,無核,可溶性固形物達13%,肉質脆嫩,甜度高,汁多風味濃,且具有玫瑰香味,可食率達75.1%以上,適合用水果色拉或拼盤。在順昌區域種植11月下旬~12月上旬成熟。 順昌紅肉臍橙是順昌縣經作站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從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引進接穗,高接于高陽鄉紫竹村黃明灼果園溫州蜜柑上進行觀察,2000年試產,該品種由于肉瓤色澤和風味比較獨特,深受消費者歡迎。2007年在參加順昌縣第三屆柑桔優質果臍橙類評選中,寶山綠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選送參賽產品,經過省、市柑桔專家對果品外形、內質、風味等指標進行認真評選獲得“二等獎”;2007年以來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列為專供產品。 順昌紅肉臍橙是一個新興品種,全縣境內均有種植,但主要分布在鄭坊、雙溪、元坑、洋口、建西等5個鄉鎮(街道)。全縣紅肉臍橙種植戶按照《順昌紅肉臍橙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推廣擴穴改土增施有機肥、疏花疏果限產保優、開心修剪、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生草栽培、病蟲綜防、完熟采收等八項技術措施。到目前為止,全縣種植面積4975畝,產量2200噸。該產品主要銷往福州、廈門、北京等地,市場前景好,利潤高。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淮山在明溪栽培歷史悠久,明朝正德年間已有種植淮山的記載,“時稱薯,又稱雪薯、小薯”。民間相傳:五代人氏—莘七娘,總兵夫人,又稱惠利夫人,在其夫死后,承夫志率兵出征,凱旋歸來;其精通醫術;將鮮淮山在表面粗糙石塊上,進行來回推磨,形成糊狀物,配入紅菇或香菇末,再添入肉末,加工出的“薯子羹”,解決了當地小孩缺乳和疾病困苦的難題,也為當地創造了一道名肴,流傳至今。據此,明溪種植淮山的歷史,可前推500年以上。明溪民國縣志也有記載:“贛藥商收購土產雪薯,去皮制成小條,焙而干之,為山藥。產閩省者明曰建山,與淮山并重。銷路頗廣”。 明溪淮山歷來以品質優、口感好而飲譽一方,薯塊呈長棒形,多須根,表皮顏色黃褐色或深褐色,薯長70厘米左右,直徑3.0-4.0厘米,皮薄,肉色雪白,肉質密實,細膩粘滑;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果膠質、皂甙等;經煮易酥不散,顯糯香,味鮮爽??h境內年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超過3萬噸,已成為該縣主要大田經濟作物和特色優勢農產品之一。目前,全縣已擁有淮山加工企業5家,主要開發淮山酒、飲料、面條、餅干、蛋圈和淮山凈菜、速凍食品等系列加工產品。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該縣創建了省級淮山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初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鼎桐江鱸魚,體型修長而側扁,背部隆起,是中西餐常用魚之一。營養價值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鱸魚性甘溫,有益筋骨、健腸胃、加快愈合傷口之功能。鰓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鱸魚味甘、性平,入肝、脾、腎三經。具有加快愈合傷口、健脾、補氣、益腎、安胎之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合貧血頭暈,婦女妊娠水腫,胎動不安之人食用。 桐江鱸魚歷史悠久,在明代時期與黃河鯉魚、長江鰣魚、太湖銀魚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魚”?!陡6h志》載:鱸魚是福鼎主要魚類品種,也是特色水產品之一?!陡6︼L物志》載:據說福鼎能夠立縣,與這鱸魚還有著莫大的關系。相傳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遇鱸魚羹后贊不絕口,并下令要年年進貢。福鼎坊間流傳,正是因為乾隆皇帝對桐江溪鱸魚的極力贊賞,回朝后特下赦令,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由霞浦縣劃出,始置福鼎縣。桐江鱸魚作為產自福鼎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桐江的名貴水產,在福鼎悠久的文化歷史中,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魚類資源,而是作為一種物質文化,伴隨著桐江溪靜靜流淌,在福鼎的發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筆。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福建省東山縣自1979年引種蘆筍,經幾年的試種取得成功,實踐證明陽光資源豐富、優質沙壤土居多、勞力富余的福建東山島十分適宜蘆筍生產發展??h政府確定了發展蘆筍產業的決策,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措施,促進全縣蘆筍生產迅速發展。至2011年全縣種植面積2萬畝,年總產2.5萬噸。東山蘆筍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蘆筍生產發展帶動了加工、運輸、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繁榮了東山農業和農村經濟。蘆筍成為全縣農業種植業的支柱,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經濟來源, 也是福建省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之一。東山縣致力加快蘆筍精深加工和系列產品開發。改變過去單純原料輸出,強化招商引資,興辦10家蘆筍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1萬多噸,年產值一個億,開發制罐、速凍、制茶、制干等系列產品,產品暢銷國內外。 東山白蘆筍在東山獨特的環境條件下栽培管理、形成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產品,白蘆筍嫩莖的加工品(速凍筍、罐頭筍、蘆筍茶等)均保留其特有的風味,尤其是制罐后筍條潔白,湯色均勻,保質期較長,均有別于國內外同類產品的獨特優良品質,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聲譽,倍受青睞。2004年東山白蘆筍獲得國家原產地標志,2010年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登記,2012年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東璧龍眼原產于泉州市鯉城區開元寺,已有700多年歷史,目前是福建省最優良的鮮食加工兼用的大果優良品種,是重點推廣的良種,1992年獲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金獎。東璧龍眼果穗長約24厘米,每穗果實34~42粒。果實扁圓形,果頂圓,果基平,果肩亦平。單果平均重10.9克。果皮赤褐色帶灰,具黃褐色細斑,龜狀紋明顯,果面放射線多。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濃甜,渣極少,品質極上,為鮮食極優品種。 鯉城區是我國著名的傳統龍眼產區,龍眼栽培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1700年以上。最早栽培可追溯至漢朝、三國和晉代,宋朝是鯉城區龍眼生產興旺時期。唐詩人丁儒,隨閩王南下到泉州時,對南國佳果龍眼贊不絕口,寫下了“龍眼玉生津,蜜取花間液,呼童多種植,長是此方人”的名句?!熬G叢龍眼最宜秋”,“出姿房挺綠婆娑”。這是宋朝文學家歐陽修等詠龍眼的詩句。東璧龍眼名揚東南亞及臺灣地區,臺灣同胞、海外華僑來國探親,必然會品賞家鄉特產東璧龍眼。龍眼成熟時,在街頭市面的水果攤,目前仍然傳統地掛著“正東璧龍眼”、“正正東璧種”、“開元寺東璧”等招牌招攬客人。東璧龍眼深受客人歡迎。這些彌足珍貴的鯉城區龍眼文化現象,豐富了鯉城東璧龍眼文人歷史的內涵,也進一步提高了東璧龍眼知名度,促進了龍眼產業的發展。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漳平水仙茶于民國初期,從閩北建陽一帶引進種植已近百年(最早產于雙洋中村,由鄧觀金從建甌水吉引種栽培,已有80多年的生產歷史——1990年縣志),逐步取代當家品種“菜茶”。漳平水仙茶制法與閩北水仙制法相仿,同時也結合了閩南鐵觀音制法。用一定規格的木模壓制成方形茶餅,稱為“水仙茶餅”。具有香味獨特、幽蘭似桂,湯色金黃透亮,葉底肥厚黃亮,并具有較好的保健等功能。水仙茶餅創制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源于雙洋鎮中村,是烏龍茶類唯一緊壓茶,品質珍奇,風格獨一無二,暢銷于各地,并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展示(2000年)。 由于水仙茶品質優異,一直得以保持發展,成為我市優勢農產品之一。并且在繼承傳統生產的基礎上,開展新工藝應用研究。引進推廣了空調制茶、微波干燥、冷凍茶生產等多項茶葉新技術,使品質不斷提高,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茶葉生產已成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2003年以來主要生產漳平水仙茶4家企業獲得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漳平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 (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涵蓋漳平水仙茶主產區。2008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把漳平水仙茶綜合生產標準化列入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漳平水仙茶在評比中多次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永安黃椒是福建省永安地方特色農產品之一,栽培歷史悠久,迄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在《永安縣志》(萬歷本)卷四田賦志“物產”和《永安縣志》(順治本)卷四田賦志“物產(志)”、《永安縣志.續志》(道光本)卷之九,“物產”中均有記載。特殊的地理環境培育了永安黃椒獨特的品質,以其辣、香的獨特品質和其它辣椒不同的風味,倍受各地消費者的青睞,堪稱八閩一絕。 目前生產上栽培的永安黃椒 1號系從永安市地方特色辣椒品種永安黃椒中系統選育出的新品種,其外觀色澤黃亮,辣味爽口剌激,清香濃郁,風味獨特,具有“辣、香、脆、潤”四大特點。黃椒果實中含有黃椒素,果皮保持黃色不變,果辣具香味,品質極優。2010年 2月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認定。永安黃椒 1號為尖椒類中晚熟種,以成熟果作為調味品食用。為了維護永安黃椒在國內外市場的良好信譽,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009年永安黃椒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和注冊商標登記。多個合作社、企業生產銷售該產品,其中永安市萬豐蔬菜果業有限公司種植面積230畝,2013年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權,通過無公害認證,帶動廣大農戶進行無公害種植技術生產,提高黃椒產品質量。

-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長樂栽培龍眼歷史悠久,百年以上的古樹達2000多株,青山龍眼具有晚熟、核小、肉厚、質脆、味香的特性,據文獻記載,應始于唐宋時期?!陡=ㄍㄖ尽份d:“長樂青山下村為宋大儒黃勉(朱熹的學生)的故居,舊傳黃勉齋有手植一株龍眼品質絕佳?!彼纬瘯r,青山龍眼就開始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宋光宗皇帝曾賜匾青山龍眼為“黃龍”(因青山黃勉齋進貢的龍眼)。明弘治《劉志》物產篇有龍眼的記載,賦貢篇也記述長樂生產的龍眼和寶圓(龍眼干)曾定額進貢朝延,可見當時龍眼栽培之盛,據清同治用彭老藻、楊希潤所修的《長樂縣志》記載:“龍眼大寸許者為寶圓,樹徑三接者為頂圓,樹未接者曰野老,核初種經十年始實,實甚小者俗呼“椒眼”??梢娫诿?、清時期,長樂龍眼栽培已盛行高空壓條方法,推廣繁殖大量的優質良種。90年以后,我市大面積發展龍眼種植,現在龍眼已經成為我市最主要的果類,長樂市龍眼栽培面積3000公頃,其中采摘面積2900公頃,年產量28300噸,年收入16980萬元。占全市果樹栽培總面積的55%以上。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10月中旬。產品主要銷往長樂當地及福州市場。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錐栗” 簡稱栗,俗稱“榛子”, 每個栗總苞內堅果僅1粒,球狀卵形,底圓而上尖,其形呈圓形或圓錐形,故名“錐栗”。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安溪鐵觀音屬烏龍茶(又稱青茶),以精湛傳統的工藝制作,具有獨特的“觀音韻”而著稱于世,產品色澤烏潤,富有光澤,條索肥壯、卷曲緊實、沉重似鐵,具有“青蒂綠腹蜻蜓頭”的外形;湯色金黃或橙黃明亮;香氣清香悠長;滋味醇厚甘鮮,飲之口中生津、齒頰溢香,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之美稱。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銀耳,又名白木耳,質量上乘者稱作雪耳。銀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維生素經B1、維生素B2、維生素D等,營養價值很高。它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之補藥,是我國的傳統滋補珍品,歷代皇家貴族將銀耳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p>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中國傳統名茶,是產于閩北武夷山市(原祟安縣)武夷山巖上烏龍茶類的總稱,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征。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巖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永春蘆柑是永春縣傳統名優特產之一,具有果形碩大端正、色澤橙黃、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被國外水果商稱為“東方佳果”。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明溪肉脯干是著名的“閩西八大干”之一,獨具客家風味,歷史悠久,馳名中外,主要選用當地飼養的豬后腿精肉為原料,采用獨特的加工技術制作而成,醇香韌爽,紅潤剔透,咸中微甜,乃肉脯干之珍品,稱居“閩西八大干”之首,具有明顯的地方獨特風味。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福建盛產竹,閩西、閩北山區都盛產竹筍和筍干。永安市“中國筍竹之鄉”,早在明代之前永安當地就已加工生產筍干,其出產的閩筍干獨以芳香嫩脆聞名,被列為“閩西八大干”之一,又稱永安貢筍干、白筍干。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鮑,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傳統稱它為“鮑魚”,是名貴海產軟體動物,八珍品之一,是貝不是魚,常讓不少人誤認為是魚。而“南日鮑”是鮑魚中的一種,俗稱“牛眼睛”,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東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鮑肉有利腸、滋陰、壯腎之療效,鮑殼又稱“石決明”有明目、降血壓之功能?!澳先挣U”是南日海域特產,采用南日島自己培育的苗種,因其生長水質清新、氣候適宜,味道鮮美獨特,附有獨特藤壺,以南日出產的新鮮海帶、紫菜作為餌料,接近天生的綠色食品而飲譽天下,一枝獨秀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尤溪金柑,又名金桔、金彈。每年立冬過后逐步成熟,寒冬臘月正是上市旺季。果實成橢圓形,顆粒金黃、潤澤、如拇指頭大小的果子是金柑屬中果形較大、品質上乘、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尤溪金柑果皮光滑亮澤,果肉結實飽滿、脆嫩多汁、甜酸可口、清香宜人、令人回味無窮。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萵苣,又名春菜、麥菜,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永安萵苣為莖用萵苣中的優級品。其肉質中水分大于94%,粗纖維小于0.5/100g,可食用率高達75%以上,肉質色澤翠綠、入口脆嫩無渣、香氣濃郁。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天寶香蕉:產于天寶鎮,有700多年栽培歷史,果肉營養豐富,皮薄、味香、汁甜、肉軟、果心小為特色。

-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柘榮太子參色澤晶黃、塊根肥大、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高,其富含皂甙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以及鐵、鋅、硒等7種微量元素,其所含太子參多糖、皂甙和氨基酸等藥效成份含量明顯高于其他產區,為中醫藥界所公認品質最好。?